发布 CodeLab Adapter 3.5

维也纳生物学家康拉德·洛伦茨发现,某种鹅会跟随蛋壳打碎时所遇到的第一个活动物体,仿佛那是它们的母亲,甚至在它们面对真正的母亲时,还是继续这样做。取代其父母亲的摹仿装置,仅仅由两块圆的像它们父母亲的头和身体的大致轮廓的硬纸板或金属片构成。“借助这样的摹仿装置,我们能使自己进入某些动物的生活场景。认识到这个世界的奇妙之处,对于一个头脑敏锐的人来说是一种动人的甚至惊心骇目的经验。这实在的奇迹般的、咄咄逼人的特点给人留下一种印象,在它面前,我们关于自然的一切旧观念和旧概念都必定土崩瓦解” -- 波普尔《猜想与反驳》

3.5 包含以下更新。

CodeLab 冒险记(一)

大家好,我是之前在 CodeLab 工作学习过的实习生 David。

我是一名大学生,目前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就读,专业是物理和计算机科学。我不算聪明,也没有什么特长,但是喜欢脑洞和想一些有的没的。之前想从事量子计算机相关的研究,但是现在更加偏向对通用人工智能的探索。目前最喜欢的书是 Marvin Minsky 写的 The Society of Mind,对人工智能和人类心智模型有兴趣的朋友我强烈推荐这本书,书的门槛并不高但是每一个章节的每个概念都十分的有冲击性。



因为我常年居住海外,而且很久没有用中文来写文章,要是文中的一些表述不够简洁得体,请多多见谅。

该文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讨论。


编程少年再加一


前言

zph是种瓜之前就认识的一位少年朋友,喜欢且擅长编程。上次编程少年1+1访谈之后,种瓜又联系了zph,也请他分享一下自己学习编程的经历,于是有了此续篇

我们虽全以“编程少年”概括之,但他们鲜明的个性跃然屏幕之上。随数量增加,他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会呈现出什么样貌?引人好奇与期待。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当我们谈论编程时,其实是在谈论玩乐与创作


前天晚上与种瓜就官网改版发散式地讨论了一番,核心问题是我们要如何向外部讲述CodeLab想做什么、在做什么。讨论到最后,落脚到基于编程的表达与创作,正如CodeLab的使命是,“传递编程的乐趣,鼓励孩子成为数字时代的创作者”。

讨论过程中,关于个人自发的表达与创作,我们发现或许有股令人期待的浪潮正在蓄势。Scratch、Micro:bit、树莓派等志在鼓励数字表达、创作、赋权的非盈利组织,自不必说。值得注意的是,软件提供商如微软和苹果,当下都有编程教育相关的产品或项目;玩具厂商正设计、生产更多种类的智能玩具,典型如机器人;游戏厂商推出了可编程控制游戏过程的版本。这些意味着什么?软件的使用者可能成为开发者;玩具的玩法可由自己想象与发明;游戏玩家可能成为游戏设计开发者。我们由被动地接受转为主动地创作表达。